首页
发布时间:2011-06-08 07:37:53 浏览:2977次 评论:0

图片介绍

在祖国的最北部边陲,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奇妙的北极光、迷人的“不夜城,静谧的大界江,广袤的大森林,罕见的大冰雪;有神秘的古黄金之路,被慈禧太后御封的“胭脂沟”,有中国近代史上以战胜沙俄侵略而签订《尼布楚条约》的雅克萨古战场遗址,有目前全国唯一建在城市之中的原始森林,还有古人类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中国第三大河流黑龙江的源头就从这里源源流出……,这就是我的故乡,在中国版图上素有“金鸡冠上的绿宝石”、“天鹅颈上的夜明珠”和“神州北极”美誉的黑龙江省漠河县。
    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拥有长达245千米的边境线,是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县份。
    盛夏时节,恰逢漠河一中78届同学初中毕业三十周年,在老同学们的盛情邀请下,正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病的我,踏上了久违了的回故乡之路。在与阔别多年的老同学们尽叙友情、尽享团聚之喜悦和快乐的同时,也尽情领略了北极漠河奇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和醉人的边塞风情。


           “北极村”最具魅力、令人神往的村庄
   北极村是我国最北的一个自然村庄,在北纬53度3、东经122度2的位置上,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思依诺村隔江相望。北极村最早原名叫漠河,清朝末期这里曾是黑龙江上游淘金人的驿站和官道码头,现为北极乡政府所在地。
    去北极村旅游观光,最大的看点和心愿就是去找北,去观赏神奇诡异、变幻莫测的北极光,去亲身体验一回晚霞与朝霞相连奇妙的“白夜”景观。
    北极光虽然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但每年的夏至前后最容易看到。“白昼”也是漠河夏季独有的天象,因此每年夏季尤其是夏至节前后这段时间,来北极村观赏“极光”和““白昼”的国内外游客趋之若鹜,络绎不绝。
   我们去北极村时,虽然夏至已过接近一个月,但路上仍能看见大大小小的车辆和旅游团队来往穿梭于漠河—北极村的水泥公路上。
   越野车、面包车载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一路向北进发。车窗外,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绵延起伏,绿浪翻滚,婉如一幅流动的水彩画。路两旁匆匆掠过的樟子松、落叶松苍劲挺拔、青翠欲滴,白桦树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散发着原始森林里特有的馨香。
   车队驶过老前哨林场,又翻过两道山梁,便进入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此处林木稀疏,野生植被茂盛。高大挺拔的落叶松下,密密匝匝齐刷刷地铺满了浓绿的野生灌木丛,远远望去高矮相间,疏密有致,仿佛经过园林工人的精心修剪。嫩绿的枝叶下,滴里嘟噜结满了一串串酱紫色的野蓝莓,象随风舞动的蓝精灵。这里曾是我3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知青点,30年时空交错,30载光阴荏苒,当年的知青点如今已找不到旧时的一丝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处颇具规模、新开发的“野生浆果采摘园”。望着眼前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我的思绪上下翻滚,30年前的陈年往事又沥沥在目浮现眼前……
    从县城所在地西林吉镇沿加漠公路向北驱车80多公里,行程约两个小时,便来到一处樟子松环绕雕梁画栋的拱门前,门眉上赫然写着“北极村旅游风景区”几个醒目大字。
    进入景区大门,一块镌有“中华北陲”字样的石碑遒劲而立,这是1996年7月,时年已80高龄的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第二次来大兴安岭视察时,欣然为北极村留下的墨宝。
    沿北极村森林公园舒缓的公路蜿蜓向前再走一段距离,临江边,一排排古老的“木刻楞”民房及各式构思巧妙的俄罗斯建筑便渐渐呈现眼前。
    北极村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在漠河团县委工作的我,经常陪同一些青年团体和组织来此观光。1985年夏至节的夜晚,为撰写《黑龙江青年》杂志社特约的一篇有关北极光和白夜的文章,我曾伴着熊熊篝火和熙熙嚷嚷的人群,在黑龙江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时隔多年,故地重游,北极村的发展变化真的让我称奇。原本古朴的村庄更加古朴,临街的酒吧、商铺里,中俄两国商品琳琅满目,无不透着时尚元素和时代气息,别具一格的俄罗斯异国风情在这里彰显得淋漓尽致。“神州北极”、“北陲哨兵”、“北陲哨所”、“北极村森林公园”等一处处标志性景观前,游人争相合影留念,以证北极之约。
    在古色古香颇具鄂伦春风情北极村最高档的酒店——北极人家酒家,原乡政府办公室主任、现漠河林场工会主席李志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品着上乘的特色佳肴,聊着家乡的发展变化,李主任同我们话题越谈越多。他说,从2003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已投资1.3亿多元,打造北极村旅游风景区,除现有的十几处生态文化景点外,北方民俗风情园、植物园、野生动物园、资源馆、狩猎场、滑雪场等也已立项批复,不久后将与游人见面,欢迎届时再来座客北极村。
    午后,顶着烈日我们乘游艇浏览了中俄大界江——黑龙江。船老大潘景信人称“潘老五”在黑龙江上掌舵快20年了,听说有的同学已经三十多年没回来过,热情的他把游艇开到离黑龙江主航线最近的位置,让我们近距离一睹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站在江风习习的甲板上凝目北望,江对岸俄伊格娜思依诺村庄的房屋、街道清晰可见,江岸畔游泳的俄罗斯士兵正挥手向我们友好地致意。江两岸山峦起伏跌宕,江水清澈泛幽,置身此地恍如走进世外桃园。
    告别船老大离艇上岸,沿宽敞的东西大道向西北走约1200米,如画般浓荫旷野中,耸立着一栋坐北朝南的“木刻愣”小木屋。这幢别致的小木屋我曾在《走遍中国》节目里见过,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一户人家,号称“中国最北一家”。特殊的地缘优势,使这家规模不大的旅饭店声名雀起,来北极村旅游观光的客人及国家、省、地领导,都愿意借此留住,旅饭店经营十分火爆。
    趁同学们在“中国最北一家”门前拍照留影,我走进了小屋院落,穿过厅堂,来到一排厢房前,屋檐下几位大嫂正在摘菜,旁边放着一盆新鲜的野生江鱼,有细鳞、哲罗、重唇等等,都是黑龙江里名贵上乘的鱼种。趁女主人王翠兰出来交待晚上招待客人用的餐料,我随机与她攀谈了几句,见她里里外外不停地忙活,不忍心再多打搅她,便起身告辞。
    其实到了“中国最北一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找到了北。沿着旖旎的风光再向北走大约200米,黑龙江在这里甩了个九十度的弧形湾,拐弯处耸立一座银白色的雕塑,这里才是人们寻找的中国最北点。站在印有最北点罗盘经纬刻度的地面上,你会一下子感觉自己突然高大了许多,有了种征服欲和满足感。中国有句话戏称人“找不到北”,来到了北极村,来到了中国最北点,就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就会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
    至于“北极光”、“白昼”这种漠河独有的奇特天象,对于我们这些本地人来讲早习以为常。凉爽的夏夜里,北方的天穹经常出现五颜六色绚烂缤纷的“火烧云”,晚10多点钟仍能在操场上打篮球、看书、下棋,尤其夏至前后这段时间,常常是晚霞还未全部散尽,东方的天际又泛起了“鱼白肚”…….


         “胭脂沟”充满神秘色彩传奇的淘金寻宝梦
    在加漠公路距北极村32公里,有一处充满神秘色彩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这个地方名叫老金沟。一百多年前,这里就以盛产黄金而闻名遐迩。它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子叫“胭脂沟”,传说是慈禧太后赐封的,因这里盛产的黄金为慈禧太后在国外换过胭脂,故称之为“胭脂沟”。
然而,就是这么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沟,却演绎了一个上百年经久不衰的淘金寻宝梦。
    据史料记载,咸丰末年鄂伦春人在漠河河谷掘坑葬马,无意挖得金粒若干,消息不胫而走,淘金者蜂拥而至。与漠河一江之隔的沙俄强盗捷足先登,在这里盗采了大量的黄金。由于金脉丰富,成色卓越,短短几个月,这里就云集了俄、中、日、美、德、法、还有朝鲜和波兰七八千名冒险家、盗金者及传教士,这些厚颜无耻的家伙在沙俄政府的支持怂恿下,还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一个由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组成的非法社会集团、一个国中之国,历史是被称之为“‘极吐尔加’(漠河另称)共和国”。
   外国列强的强行进入,很快引起清政府的重视。为防止金矿再度被非法盗采,清政府在黑龙江上游增设卡伦(就是今天的驿站),同时委派原沈阳候补道李金镛赴漠河老金沟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金矿—漠河金矿。
    听漠河的老辈人讲,李金镛办矿非常清廉,深得民心。遗憾的是由于在办矿中用心过度,积劳成疾,上任仅3年56岁的他不幸病逝在漠河。据漠河县志载,他去逝后,接任他的袁大化总办在清理矿局账目时发现,1887—1888两年间,他竟没在矿局支取一分薪水。为纪念李金镛的历史功德,早在1898年清政府就曾颁旨,在漠河为其建祠堂。
    我们眼前的李金镛祠堂,是1997年在原址上以原来结构方式仿古复建的。沿樟子松环绕的台阶拾级而上踏进庭院,迎面拱檐下“李金镛祠堂”几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两侧门柱分别嵌有“开矿安边兴利功业迈千古,义赈求实恤邻德政昭宇宙”的对联。
站在李金镛遗像前,看着锈迹斑斑的采金工具,听着导游的讲解,一幅尘封的历史画卷又史海钩沉般活现眼前,给人以无限启迪、沉思与遐想……
令人称奇的是,胭脂沟从发现到现在一百多年间,始终没有停止过各种形式的开采,沙土已被筛选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但至今仍可以淘到黄金。
    在距“胭脂沟”东不到1500米,有座奇妙的观音山。这里山势舒缓,山形俊秀,山上苍松翠绿,鲜花遍野,一条小溪自北向南缓缓流下,预示着北水直通南山,由海南三亚北迁来的南山海上10.8米观音原身像,就奉安在这片聚生祥瑞的土地上。
    南山海上观音虽奉安漠河仅一年之多,但观音山得名却由来已久。相传公元1889年(光绪十五)年,三品衙补知府、漠河金矿总办李金镛率人从墨尔根(今嫩江)出发,沿古驿道穿山越岭,行程两个多月,最终到达老金沟,并在现在的观音山上安营扎寨,开采黄金。但金矿建成后不久,一年天遇大旱,几乎整个夏天没有下雨,山上的花草树木都枯死一半,采金沟系溪流全部干涸。本来采金就离不开水,连人畜用水都靠到黑龙江人背、马驮,整个金矿陷入了瘫痪状态,这可急坏了李金镛。他整日茶不思,饭不想,一天比一天消瘦。一日,他感到身体特别疲劳,便早早入睡。朦胧中,只见端坐莲花宝座的南海观音,手托净水瓶驾着祥云来到他身傍上方道:“你奉大清皇帝之命,清剿匪患,安边建矿,我受西天佛祖如来指点,前来为你解难”随后用杨柳枝蘸净水瓶中的圣水滴下三滴撒向大地,然后驾云而去。倾刻,只见天空阴云密布,霎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大雨连下了三天三夜,草绿了,花开了,枯死的树木发出新芽,金矿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为此李金镛特命人在山上建一佛堂,请来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供人朝拜。
    苍海桑田,岁月更迭,如今老观音佛堂虽已不复存在,但为民解难的观世音菩萨却永驻世人心间。
   我还在哈医大看病时,就听说漠河的林海观音很灵验,有求必应。自从南海观音原身像北迁漠河,北陲“天涯”睛空万里,风调雨顺,人人神清气爽,倍感欢畅。在莲花湖景点担任施工技术总监的牛恩军,给我讲述了“天降祥瑞三滴甘霖定佛址”的故事,并描述了观音圣像奉安莲花宝座时,厚厚的云层突然惊现一道缝隙,一缕阳光照射在观音圣像前的奇妙景象。一旁的同学们也争相补充,林海观音奉安漠河,观音山一年内竟三现佛光,引得无数善男信女顶礼膜拜。
    我回漠河时,因声带小结尚未痊愈,嗓子还只能发出点微弱的声音,在同学们的执意相劝下,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驱车前往观音山。许是药物治疗发挥了作用,许是观音真的显灵,叩拜完观音起身返车后,大家惊奇地发现,我竟能开口大声地说话了,激动的老同学翠萍搂着我久久不愿撒手。
    而今我已痊愈,回想起曲折、神奇的治病历程,我从心底里由衷地感激我的老同学们,感激奇妙的观音山。
 
    谈到“胭脂沟”谈到古黄金之路,就不得不提及一处与“胭脂沟”、与寻宝故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妓女墓冢,俗称“妓女坟”。
     有谁会相信,在莽莽林海的大山深处,至今竟保存着清朝末年为妓女们单独建造的一块墓地。
    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封建礼教的国家,妓女的地位应该说是相当低下,甚至为人不齿,能为妓女建坟历史上也为数不多,而为几百个烟花女子建一块墓地更是不可思议,然而在“胭脂沟”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里到底演绎过多少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无从知晓。但据漠河县志记载,老金沟在开采鼎盛期,拥有矿工、兵勇近万人,客栈、澡堂、教堂、赌场、妓院、医院、面包坊林林总总,妓院最多时达30多家,妓女千人。传说众多妓女每天卸装后,洗浴的水流入金沟河,水面上漂浮厚厚一层胭脂,香飘数里之外,这也是“胭脂沟”得名的又一传说。
    这些或被骗、或因生活所迫、或怀揣淘金梦的柔弱女子,跋山涉水有的甚至远渡重洋来到这里,陪伴辛勤劳作而一无所获的矿丁们经历了胭脂沟的繁华兴衰,付出了青春年华,付出了血和泪,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据说在“胭脂沟”妓女们格外受到“优待”。由于这些采金人、兵勇大都是被清政府判了刑的死囚犯,回乡无望,正是这个特殊的群体和艰苦的生存环境,使得这里的矿工、兵勇和妓女之间,人性化的关怀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们之间已不完全是一种交易,而是建立在一种生存基础上生命的支撑,从这一点上说,“胭脂沟”的妓女比其它地方的风尘女子又是“幸运”的,这也许就是“胭脂沟”妓女们与其繁华都市烟花女子们的不同之处。
    而最为奇特的是,这些坑坑洼洼的妓女墓冢上,据说每年春天便盛开一层厚厚的小白花,象一幅幅挽联,无言地诉说着妓女们的凄苦与悲哀;每年的秋天这里又是通红的一片,熟透了的“牙格达”象啼血的妓女泪,把相思和无奈默默浸入北国大地。
    离开妓女坟时,天空飘下了细雨,我想这也许就是任人品评褒贬的妓女们的芳魂,在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而哀鸣,为远离故土、远离亲人而哭泣。
    车驶离许久,一车人仍默默无语。

 

                   探访黑龙江源头
    这次故乡之行我还有个愿望,就是去探寻黑龙江的源头。两年前,朋友从漠河来时,曾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黑龙江源头的旖旎风光,绿岛沙滩,奇峰怪石,以及江对岸的异国风情和边塞少数民族风情,还讲述了黑龙江源头第一村——洛古河村的许多故事,以及船坞岛、五女望归石、野鸭滩、鹿跳崖、福劈崖、文卷岩等美丽的传说。在距洛古河村上游一千米处,黑龙江考古研究所在这里还发现了古人类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所使用的石器。1988年,中国作家考察团从黑龙江源头漂流直下,纵观两岸景色,留下了“黑龙江风光不亚于三亚,不逊于漓江”的肺腹之言。
    我们驱车赶到洛古河村已近晌午,这个光绪年间由设置卡伦而形成的村落并不大,60多户人家分住在一条街道的两侧,由于地处偏远,这里依然保持着北方乡村特有的宁静与纯朴。伫立街头的老人告诉我们,从这里逆江而上八千米就是黑龙江的源头。
     怀揣兴奋和喜悦,我们继续向我国北方的母亲河,中国第三大河流、世界第八大河流的源头进发。江两岸丛林中不时有飞鸟、野鸭扑棱着翅膀划过江面,江水幽幽倒映着蓝天、白云、原始森林,给人一种久违的宁静与释怀。越往前走江面越开阔,渐渐地视野里出现两条呈V字形的大河冲我们迎面扑来,当地随行的朋友指着不远处0号航标告诉我,这里就是黑龙江的源头,是黑龙江起始的标志,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俄罗斯境内石勒喀河和中国境内恩和哈达河三条河流的交汇处。这个点的东面是黑龙江,西面是中国内蒙与蒙古国的交界处,河的对岸则是俄罗斯。站在一“点”连三国的交汇处,看全长4800多公里的黑龙江从这里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真的是无以言表。


             大振国威的雅克萨古战场
    在中国古代史里,曾读过以抗击沙俄侵略而大获全胜的雅克萨战役,但却一直没有搞清楚它的准确方位。这次同学聚会,时任漠河县兴安乡乡长的郑建林告诉我,雅克萨古战场遗址就在距县城180多公里兴安乡的古城岛上,雅克萨之战时清军在岛上修筑的城堡、炮台等至今仍依稀可辨。老同学的一席话,立刻引起外来同学的极大兴趣。但事不凑巧,就在我们将要此行时,郑乡长接到县里通知,令他即日启程赴北京参加学习。临行前,老同学特意派人专程从兴安乡为我们送来了十几斤从黑龙江里新打上来的种类非常稀少价格昂贵的江鱼,及两大箱当地自产的,因日光照射时间长非常好吃的甜瓜,并与同学们一再相约下次古城岛、兴安乡见。


          “松苑”国内绝无仅有的城中原始森林
     对于公元1987年5月6日发生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北部那场震惊世界的特大森林火灾,许多人至今可能还记忆犹新。那场罕见的大火摧城池,毁生灵,漠河县城顷刻之间变成废墟。然而,大火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位于县城中央的“松苑”公园竟毫发无损,奇迹般地躲过一劫,于是民间有了松苑不烧,皆因风水吉祥宝地,火魔不忍的传说。
    如今凡是来北极村旅游观光的游客,都要亲自去松苑转一转,瞧一瞧,去观赏一下占地五公顷,目前国内独一无二建在城市之中,未经任何修饰雕琢,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原始森林,更愿借这方吉祥宝地纳瑞气,增福寿,好运相伴!
     在松苑公园小憩时,我遇到了十几位结伴而来的上海、宁波知青。当年他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支边来到黑龙江,把火热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神奇的黑土地。而今,当他们再度回首已是两鬓斑白。他们这次是专程携妻将子故地重游的。回首往事,他们不禁感概万千,尤其边城漠河的发展变化,更令他们拍手叫绝。
    进入21世纪以来,漠河县委、县政府以打造优秀旅游城市为重点,全方位实施“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战略,依托生态规划旅游,突出特色发展旅游,利用一年一度的“北极光节”、“冰雪文化节”和“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越野拉力赛”,以节造势,借北扬名,吸引来众多海内外挚友宾朋。
    走在县城颇具欧洲中世纪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大街上,经常可以遇见一些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回漠河的旅游列车上,我的对铺就坐了位名叫卡露丝孑身来寻找北极光的法国朋友。
漠河县旅游局局长老同学常彬告诉我,随着漠河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县城旅游百强县”、“中国景区(景点)20个金牌单位”以及漠河机场的开通,“北”字旅游品牌更是人气飙升。北京—哈尔滨—漠河的航班开行一个多月来,趟趟爆满,前景非常可观,由省城哈尔滨开往漠河的“游”字号旅游列车,也是“一票难求”。去年漠河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万多人次,他估计今年至少要超过20万。
    临行前,我们还参观了漠河县钱雨木业有限公司和北极泉天然饮品有限公司。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年生产能力1.5万吨的“北极泉”牌矿泉水,是全国目前唯一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矿泉水,泉水来自永久冻土层下酸性火山岩裂隙中400米深的天然涌泉,由于泉水上涌温差大,涌出的瞬间大肠杆菌为零,深受消费者认可。
    走进钱雨木业厂房,机声隆隆,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在流水线上紧张地作业。成品车间里,一袋袋检验合格的卫生餐具正整装待发。公司董事长石忠彬介绍说,他们生产的“钱雨”牌卫生筷及各种餐具,已远销日本、韩国,并幅射台湾、香港及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公司下设两个分厂,拥有固定资产400多万元,员工170多人,年产值达1000—1200万元。看见昔日的老同学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同学们由衷地为他的成功而喝彩,为漠河的飞速发展而喝彩!

    别了漠河,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别了漠河,一个耐人寻味的神秘地方;一个蕴含浓厚历史文化底蕴令人称奇的地方;一个回归自然、回归纯朴、回归原始的地方……
它犹如一坛陈年佳酿、一本泛黄的古书,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期待着更多的人们去品味,去解读,去探寻。

热图排行